【退休前必知01】退休過來人最想從頭來的10件事
退休規劃是人生的一大課題,及早開始準備,退休後的人生才能過得輕鬆愜意、有備無患。然而,到底退休金該怎麼準備呢?怎樣投資才能存到退休金?各式各樣理財資訊,總是搞得一頭霧水?一起來看看在退休前,你必須知道的9件事,一次解答你心中的所有疑問!
關於退休,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?是閒雲野鶴、含飴弄孫的生活;重擔解除展開第二人生;還是病痛纏身、力不從心呢?在展開退休規劃前,你必須提前了解10個退休準備最常見的迷思,也是「退休過來人」最想從頭來的10件事。
圖/pexels
後悔迷思1:「反正退休後,我的小孩會養我」。
雖然傳統上認為孝道的觀念很重要,子女應當奉養父母,但隨著物價上漲、扶養比逐年增加,退休已不能完全仰賴年輕人。
若過度依賴子女,可能造成子女財務負擔沉重、嚴重者甚至引發家庭糾紛!比較好的做法,應將子女提供的生活費視為額外收入,並預先做好退休規劃。
後悔迷思2:「認為退休金靠政府給的就夠了,不用自己另外存」。
政府的退休金固然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;然而,近年開始的年金改革爭議不斷,可見年金破產的危機不得不被重視。台灣人口結構的變遷、年金的財務問題都是導致年金面臨破產的因素之一。
因此,在年金改革與政府退休金財務缺口問題都尚待解決的情況下,退休金絕不能完全仰賴政府!
後悔迷思3:「認為退休還很遠,以後再說」。
台灣的民眾往往在步入中年後,才開始想到要規劃退休準備、購買醫療保障。若是太晚開始規劃退休理財或購買老年保障保險,不僅購買的成本提升、無法享有時間複利的效果,甚至可能因為身體狀況大不如前,而被保險公司拒絕承保的風險。
後悔迷思4:「覺得越早退休越好」。
以生命周期而言,退休前可視為財富累積期,退休後則是清償期。若過早退休,將使財富的累積期變短、清償期變長,也就是賺錢的時間變少、花費的時間卻增加;這樣一來,會讓退休準備更為費力,且需要準備更多的退休金。
因此,並不是越早退休,就能擁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。
後悔迷思5:「我沒有長期醫療照護的需求」。
根據國發會報告,台灣失能人口將在2031年到達90萬人,需要長照的人口急速攀升。而根據相關研究報告推估,台灣民眾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約7.3年,長期醫療照護平均費用約每月3萬至7萬元。未來在台灣高齡人口快速老化下,長照需求將會明顯增加。
後悔迷思6:「只要買『老人保單』就足夠養老了」。
市面上有些壽險公司主打「一定保、保證保」的老人保單,許多人相信買了退休就能安養天年。事實上,此類保單通常以壽險保障為主,醫療保障卻相當不足;因此,將導致壽險購買過多、醫療險嚴重缺乏的保障漏洞。
圖/pexels
後悔迷思7:「先急著幫孩子買保險,卻忘了幫自己投保」。
年輕的家長因收入不高,覺得自己身體健康,還不需要買保險;而小孩的保險費用便宜,因此先幫小孩投保比較划算。然而,這樣的作法可為本末倒置。正確的觀念應先將自己的保障買足,壽險、醫療險都應考量周全,再來談孩子的保險;否則若自身發生不幸,反而會讓孩子失去最大的保障。
後悔迷思8:「為了降低風險,認為定存就足夠」。
目前是低利率時代,定存的利率實在太低,絕對無法扺抗通膨風險與長壽風險。若將所有退休金都存入定存,很可能到退休時因通貨膨脹的影響,導致存到的錢不足以支應未來高漲的生活費用。
正確的觀念應是在人生不同階段,做適當的資產配置。透過股票、基金、債券等投資工具做搭配,以「早期增值、晚期保值」的原則進行投資理財。
後悔迷思9:「一次投資單一商品省事又賺更多」。
千萬別聽信理財老師的話把所有退新本金投注在單一投資商品,妄想一夜致富!
金融市場瞬息萬變,投資時一定要注重「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」的原則,投資種類應多元化以做好風險分散,並設立好停損點,防止退休金慘賠、血本無歸。
後悔迷思10:「退休理財只做一次規劃就好」。
退休規劃絕對要貫徹始終,有恆心、有耐心的儲蓄固然是好事,但由於退休規劃是一個長期的準備,而每個階段的實際需求或多或少會有變化;因此,需要定期檢視自己的退休需求與退休不足度(退休金缺口)的改變,並針對實際狀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。
✩有任何疑問嗎?歡迎在下方留言,我們替您找解答!